HI,欢迎来到 柏澳集商城!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
主营产品分类

【技术干货】基因治疗的“黄金快递员”:AAV载体的发展与挑战

发布时间:2025-07-24作者:管理员 来源:本站 分类:技术专栏

基因疗法是利用非病毒或病毒载体来改变目标细胞内的基因表达,从而治疗遗传性疾病的一种突破性方法。基因治疗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:体外基因治疗,即通过分离患者受影响的细胞,在细胞培养中进行基因改造、扩增、富集后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作为活体药物;体内基因治疗则是直接向患者体内注射以实现治疗效果。

基因治疗药物的递送平台主要分为两类: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。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使用腺相关病毒(AAV)、腺病毒、逆转录病毒、慢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作为基因传递载体。非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则包括反义寡核苷酸、siRNA以及基于细胞的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。具体应用领域涵盖:CAR-T细胞疗法、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、芳香族L-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(DMD)、杜氏肌营养不良症(LCA2)、先天性黑蒙症2型(LCA2)以及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(hATTR)。2017年,FDA批准了首个基因治疗产品Luxturna,这是一种针对LCA2的基因替代疗法。

AAV: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

 

腺相关病毒凭借低致病性、长期基因表达和组织靶向能力,成为临床基因治疗的首选载体。目前全球已有7款基于重组AAV(rAAV)的基因疗法获批上市,涵盖眼科、神经、代谢等多个领域。

核心优势:

  • 天然无病原性,极少整合宿主基因组(<0.1%)

  • 血清型多样化(12种以上),靶向组织特异性强

  • 可长期维持游离基因表达

图1批准的基因治疗产品及递送平台

野生型腺相关病毒(wtAAV)最初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腺病毒制剂中被发现为污染物,该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病毒,含有单链DNA(ssDNA)基因组,两端具有反向末端重复序列(ITRs)。通过对AAV生物学的研究,科学家成功实现了wtAAV2的克隆和测序基因组。

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,发现了多种具有不同组织趋向性的AAV血清型,这为靶向基因递送技术开辟了新途径。野生型AAV基因组能够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,从而实现稳定且长期的转基因表达。在21世纪初期,科研人员致力于改造AAV衣壳以增强组织特异性、提高转导效率,并提升重组AAV(rAAV)的安全性。这一进展推动了基于rAAV的临床试验取得成功,特别是在单基因罕见病治疗领域,最终促成了rAAV基因治疗产品的监管批准。同时,多种扩大rAAV生产规模的方法相继问世,使得基于rAAV的基因治疗研究备受关注。近年来,CRISPR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基因治疗格局,通过rAAV实现了精准的细胞内基因编辑。

图2 AAV生物学研究与基因治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

AAV载体正从单基因病治疗迈向复杂疾病领域。随着衣壳工程、免疫调控和生产工艺的突破,下一代AAV载体将实现更高精准度、更低免疫原性和可重复给药,最终推动基因治疗惠及更广泛患者群体。

参考文献:

Wang, J-H., Gessler, D. J., Zhan, W., Gallagher, T. L., & Gao, G.Adeno-associated virus as a delivery vector for gene therapy of human diseases[J].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(2024).

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392-024-01780-w

 

# END #

部分图片、字体、文字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用户中心
去购物车 0
回到顶部